立身国学移动版

佛教
 
栏目列表
王友三:中华文化关注的是人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爱父母,五不怨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81年,永

印光法师论儒学|论"因果报应,乃儒佛二教入道之前导"2019-12-31

因果报应,乃儒佛二教入道之前导。亦儒佛二教证道之纲宗。...

印光法师论儒学|论"儒佛因果及其主要意义"2019-12-31

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孔子之赞周易也。最初即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此语依表面看,是说...

印光法师论儒学|论"达固可以兼善,穷亦可以兼善"2019-12-31

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此约世间法论也。若约佛法论,达固可以兼善,穷亦可以兼善。严持戒律,敦笃伦常,以身率物,俾一切人相观而...

印光法师论儒学|论"韩、欧辟佛的原委及转变"2019-12-31

世人未读佛经,不知佛济世度生之深谋远虑,见韩,欧,程,朱等辟佛,便以崇正辟邪为己任,而人云亦云,肆口诬蔑。不知韩,欧绝未看过佛经。...

印光法师论儒学|论"宋儒以宗意错会教意"2019-12-31

 佛法高深,非浅见所能窥。若欲深知,必须由教而入,次及禅宗,方可无弊。宋儒若周、程、张、朱等,夙世固有灵根。奈最初所亲近者,皆属直指宗师...

印光法师论儒学|论"宋儒借佛法发明圣人心法"2019-12-31

佛法大无不包,细无不举。譬如一雨普润,卉木同荣。修身、齐家、治国、亲民之道,无不具足。古今来文章盖一时,功业喧宇宙者。与夫至孝仁人,千古...

印光法师论儒学|论"宋儒辟佛"2019-12-31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生佛不二,凡圣一如。儒释圣人,先得吾心之所同然。愍众生迷而未悟,莫得受用。由是各垂言教以启迪之,期其各得亲证此理,又...

印光法师论儒学|论"程、朱辟驳佛法因果所造成的流弊"2019-12-31

德明贤契鉴)谚云,天下本太平,唯人自扰之。智者以智扰,愚者以欲扰。欲扰之祸虽烈,人犹得而知之。智扰,则非具超方知见者,不得而知。...

印光法师论儒学|论"欲为真佛,须先从能为真儒始"2019-12-31

厌儒者假圣贤经传以欺世盗名,佛者假普度众生以诓骗钱财。有此志操,自强不息,必能正心诚意,以为真儒。断惑证真,以为真佛。...

印光法师论儒学|论"不学佛而不能知儒,不宏儒而无由宏佛"2019-12-31

孝经略义复函,当已收到。观孔子纪念之文,实为得其纲要,于讲道理则得。欲借此挽回世道人心,尚是只轮单翼,颇难收其实效。先王淑世善民,有教有...

印光法师论儒学|论"主义及念佛教义"2019-12-31

对一切人,皆以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为劝。无论出家在家,均以各尽各人职分为事。遇父言慈,遇子言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忠。人无贵贱,均...

印光法师论儒学|论"要想振兴佛法,不可打倒孔教"2019-12-31

某乙乃某丙弟子,未见其人,今见破尊孔论,乃完全一无知无识之恶劣小人。何可振兴佛法,宏阐密宗,为震旦现世之释经三藏乎。打倒废灭铲除孔教,则...

印光法师论儒学|论"学佛乃学问、志节、忠义之根本"2019-12-31

详观古之大忠大孝,建大功,立大业,道济当时,德被后世,浩气塞天地,精忠贯日月者,皆由学佛得力而来。世儒不知道本,只见已然之迹,而不知其所...

印光法师论儒学|论"学佛乃学问、志节、忠义之根本"2019-12-31

详观古之大忠大孝,建大功,立大业,道济当时,德被后世,浩气塞天地,精忠贯日月者,皆由学佛得力而来。世儒不知道本,只见已然之迹,而不知其所...

丝绸之路青海道佛教文化交流功能述略2019-12-31

借青海道取经、传教的高僧有法显、宋云、阉那崛多等。在佛教传播史上,青海道曾发挥过较为重要的桥梁作用,青海道沿线也是重要的佛教文化流布之地...

论鲁迅《野草》的终极关切与佛教文化2019-12-31

鲁迅与佛教文化有复杂深厚的渊源,以“了生死”为本怀的佛教对鲁迅的终极关切具有深入持久的影响,这在代表鲁迅哲学的散文诗《野草》中体现最为明...

当代中国佛教文化的四大危机及其转型发展的方向2019-12-31

当今时代佛教文化面临的问题及未来转型发展的方向, 不仅是佛教界和学术界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也是许多社会人士在讨论和思考的问题。...

康萨仁波切与能海法师的师徒往事兼论民国时期汉藏佛教文化交流2019-12-31

民国时期的汉藏佛教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民族团结的民意基础,对中国近现代史产生了重要影响。能海法师作为中国现代佛教界著名人物,为藏传佛教在...

《普门品》六度思想研究2019-12-31

大乘佛教是以发菩提心、修菩萨行为主的“菩萨乘” ,其中心教义以“六度思想”为要。六度思想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成为后来大...

玄禅思潮使自然成为审美对象2019-12-31

禅是一种内心的觉悟,无法用语言表达。释迦牟尼迫不得已用一朵鲜花作为象征,将自己的证悟展示给大家,而弟子迦叶也正是通过这朵鲜花心领神会,发...

僧伽生平和僧伽信仰考2019-12-31

本文从唐代道宣律师所记载的僧伽参加佛教活动的史料入手,考证了僧伽的生平,将其明确划分为四个时期。...

隋唐时期佛教对科技发展的作用之探讨2019-12-31

隋唐时期为中国佛教文化发展的鼎盛阶段,且这一时期科技的发展也与佛教的发展密切相关。中国僧人为弘扬佛法,矢志西行取经,翻译并撰述了大量注疏...

《中国佛教仪式研究——以斋供仪式为中心》序2019-12-31

宗教是一种信仰,每一种宗教都有以自己的信仰为核心构筑起来的独特的教义体系。信仰只有掌握群众才有生命力,为此,作为意识形态的宗教教义必须采...

中国佛教发展史略述丨结论2019-12-31

中国传统文化,素来是以儒家为主流。儒家高悬大同天下的目的,是以礼乐为主道政治的中心。由于礼乐的至治,就可以实现礼运大同篇的天下为公的目的...

中国佛教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2019-12-31

中国雕塑往往有背景的描绘,独立的圆雕毕竟在表现空间体量方面有着一定的局限,背景中图像的雕绘可以起到意蕴方面的补充。中国特有的塑绘结合的艺...

中国佛教发展史略述丨丛林与帮会社会2019-12-31

丛林禅寺,虽然是僧众集团专修的一个佛教社会,究竟它是具有宗教组织和戒条管理的。否则,在佛教慈悲平等的观念下,如果发生人事情伪的纠纷,比之...

中国佛教发展史略述丨丛林与中同文化2019-12-31

丛林的制度,显然是中国文化的产品。如果认为佛教传来中国,便受到中国文化的融化,产生了佛教革新派的禅宗,这事已略如前论,不必重说。...

中国佛教发展史略述丨丛林与宗法社会2019-12-31

“法久弊深”,这是吾国传统的一句名言,尊为方外清高的丛林,历传久远,仍然跳不出这个法则。因为丛林的制度,是天下一家的制度,其中绝对不能存...

湛堂文准禅法深刻影响2019-12-31

大慧宗杲(1089—1163)嗣法于法演的弟子圆悟克勤(1063—1135),提出后来在禅宗中占主流地位的“看话头”禅法。...

弥勒造像艺术——佛教中国化的物化表现2019-12-31

产生于各个时期的弥勒造像是其所对应历史时期的弥勒信仰的表征之一,是弥勒净土信仰的概括、象征的表达和物化载体,是世俗生活中美好诉求与愿景的...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