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身国学移动版

 
当前位置:主页 > 佛教 > 正文

当代佛教也要坚持中国化方向

时间:2019-12-31 22:05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作者:桑吉扎西      点击: 次    
字体: [ ]
导语:佛教自公元前后通过陆上丝绸之路,随着商贸的往来,传入我国,已经历了近2000多年的沧桑岁月。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文化,佛教吸纳融合中华文化并在演化中开创了独特的中华佛教文明。

 

  佛教坚持中国化方向,就是要符合当代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发展需要,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需要,服务信众、服务社会、服务国家的最高利益和根本利益。

  佛教自公元前后通过陆上丝绸之路,随着商贸的往来,传入我国,已经历了近2000多年的沧桑岁月。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文化,佛教吸纳融合中华文化并在演化中开创了独特的中华佛教文明。

  与古老的印度佛教相比,中华佛教虽有印度佛教的血脉,但却根植在中华文明的沃土之中。经过千年演变,中华佛教根深叶茂,三大语系各有传承,体系完整宗派各异,不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也呈现出不同的地域文化色彩,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从两千年的演变发展看,中华佛教(包括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三大语系)看似早已完成了民族化、本土化、中国化的漫长历程。但是,当代中国佛教,难道真的不再需要继续中国化了吗?

  佛教中国化,这一命题,不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而且更具有当代社会的政治文化取向,以及佛教的社会责任感和现实意义。从两汉魏晋南北朝,经隋唐到宋元明清时代,传统佛教的思想观念适应着不同历史阶段的统治阶层和王权制度,虽然已经本土化、民族化,但它配合与适应的是封建社会,是封建社会皇权制度下的帝王统治,与今天代表了广大人民利益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不可同日而语。因此,看似已经完成了中国化的佛教,必须割除传统佛教中留存的封建观念、封建的意识形态和陈规陋习,必须与时俱进,以适应新时代的历史发展要求与社会的文明进步。

  佛教中国化,是中国佛教发展的基本方向,是佛教在中国存在的基本理由,也是佛教扎根于中国社会土壤的信仰心理和文化依据。佛教中国化,是佛教适应不同社会发展的时代的需要,凡是与当代社会的价值观念、文化观念、国家观念和法律观念存在冲突的佛教观念,都必须革故更新。佛教中国化,包括了佛教思想理论的与时俱进,佛教作为一种信仰形态,应契理契机地适应和关照社会,尤其应以当代社会的实际和机缘为准,应机弘法、精准教化、直面现实,于佛教思想与社会之间贯通圆融,更好地推动佛教有利于社会大众。

  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曾指出:“我们要认识时代,就要重视国土因缘,所以我们要报国土恩,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爱护祖国;就要重视众生的因缘,所以我们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过去关心的主要是自己的私利,今天关心的是全民的利益;过去是抱残守缺,但求自了,今天是勇猛精进,行菩萨道;过去是怕谈政治,怕深入社会,今天正是为了要团结所有佛教徒发扬爱国精神,积极参加祖国建设,……保卫世界和平运动。只有这样,才能发扬如来的真实义”。

  赵朴初在教务活动实践中,又将佛教中国化的情怀表达为“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不做耽于自身修学而不问大众疾苦的“自了汉”,而是服务社会、服务大众,自觉地将佛教信仰活动圆融于爱国爱教之中,自觉地将佛教教务活动圆融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这就是佛教慈悲济世精神的充分体现,也是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生动而具体的范例体现。

  在赵朴初看来,修行并不只是念佛、参禅、诵经、礼拜而已,一切为众生作饶益的事业都是修行。从菩萨行联系到落实修行于为众生作饶益之事业,从而推动佛教与现实社会相适应。赵朴初提出的“人间佛教”思想,也是佛教中国化的重要思想理论遗产。

  佛教中国化方向就是要对佛教经典教义和仪轨作出符合时代进步、社会发展、国家需求的理论阐释。所以,要及时对佛教经典和教义教规,作出适合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理论阐释,使它更加符合新时代党和国家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符合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文化需要,符合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民族心理和国家观念,符合时代的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当然,坚持宗教中国化方向,各级党委和政府是引导者。应该牢记和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引导信教群众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维护祖国统一,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服从服务于国家最高利益和中华民族整体利益;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道路;积极践行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弘扬中华文化,努力把宗教教义同中华文化相融合;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接受国家依法管理;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当代佛教也要坚持中国化方向

  (作者单位:中国佛教协会)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相关内容
    手机访问网址
    微信关注立身
    立身国学QQ群
    王友三:中华文化关注的是人
    中国章草书数码字库建成
     
     
     
    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81年,永
    爱父母,五不怨

    立身国学教育所刊载原创内容知识产权为立身国学教育专属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商业行为。
    京ICP备12015972号-6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缘起      关于立身        著作出版        版权说明        立身通联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师友建言       企业邮箱
    Copyright 立身国学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